开平碉楼导游词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平碉楼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开平碉楼导游词1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约产生于明代后期(16世纪)。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立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分大花园、小花园和别墅区三部分,彼此以人工河或围墙分隔,又用桥亭和通天回廊连成一体,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别墅区有泮文、泮立等六幢别墅和碉楼一座,中西合壁,气势恢宏;室内装饰和摆设,丰富豪华,珍宝无数。
马降龙碉楼群距开平市区15公里,隶属开平市百合镇。建村之初,这一带为河滩地,原名“丰岁”,寓意岁岁丰收。1949年后取名“马降龙”。马降龙碉楼群背靠百足山,面临潭江水,村中建于20世纪初、至今保存完好的7座碉楼和8座西式别墅像一串珠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古林修竹间。身临其境,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景色迷人,令人有置身桃源仙境之感。
自力村碉楼群位于开平市塘口镇,是世界文化遗产地。该村自然环境优美、水塘、荷塘散布其间,与众多的碉楼相映成趣,美不胜收。自力村有15座风格各异、造型精美、内涵丰富的碉楼,多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当地侨胞为保护家乡亲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兴建,楼内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用品,丰富而有趣,是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
锦江里隶属开平市蚬冈镇,是世界文化遗产村落之一,是由黄姓家族组成的典型开平华侨村落,海外乡亲主要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黄氏从背面的额祖居地长安村分族迁来,在河滩地上规划建设新村,以村前的锦江河命名。20世纪初,为沿河居住,村民和华侨先后在村后兴建升峰、锦江、瑞石等3座古城堡式碉楼。
赤坎影视城四周江水环绕,古榕婆娑,江上舟来楫往。堤西路、中华西路、堤东路、中华东路等600多座骑楼依水而建,串联出一道独特的侨乡景象,游客至此,会不禁惊叹:明明是岭南的乡村,却又像是西洋的古城!在赤坎影视城您会感受到营商与生活融为一体的悠闲写意,会看到一个市井生活的天堂。入夜,可在河畔随意找一家食肆,边品尝地道小吃,边欣赏黄灯下的古镇,此时,您会发现赤坎原来就是一个诺大的影视城,赤坎影视城在流金岁月中不断地演绎着迷人的故事。
南楼,其貌不扬,踞江而立,在日寇肆虐的年代,七位英雄在这里谱写了精忠报国的伟大乐章。因抗日七烈士的英勇杀敌事迹而名垂千古,成为后人驻足凭吊的胜景。20xx年被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命名为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开平碉楼导游词2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可以说,开平作为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她的特色在碉楼上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对碉楼资源进行保护和挖掘,对于研究华侨史和建筑艺术,对于开发旅游资源和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大致有钢筋水泥楼、青砖楼、泥楼、石楼四种。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更是千姿百态,让人叹为观止。有中国传统硬山顶式、悬山顶式,也有国外(特别是欧洲大陆)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如哥特式、罗马式等等。而大多数碉楼既有这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又有那个国家的艺术特点,很难具体界定。北京大学博士后张国雄先生在《开平碉楼与民居》一文中对此作了精辟的阐述。
开平碉楼导游词3开平碉楼分布在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都是单体建筑,其上部造型有中国传统硬山顶式、悬山顶式,也有国外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选取不同的外国建筑式样综合一起,自成一体,既有古希腊、罗马的风格,又有哥特、伊斯兰、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要素,很难将开平碉楼具体归人国外某一个时期的某种建筑风格之中。 这些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宗教的建筑元素在开平碉楼中和谐共处,表现特有的艺术魅力。
开平碉楼尽管在用材、风格上各有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有的碉楼在顶层四角建有突出楼体的“燕子窝”,从“燕子窝”的枪眼可以对碉楼四周形成全方位的控制。碉楼顶层多设有了望台,配备枪械、铜钟、警报器、探照灯等防卫装置。 碉楼的造型变化主要在于塔楼顶部。从开平现存的一千四百多座楼来看,楼顶建筑的造型可以归纳为一百种,但比较美观的有中国式屋项、中西混合式屋顶、古罗马式山花顶、穹顶、美国城堡式屋顶、欧美别墅式房顶、庭院式阳台顶等形式。
自明朝( 1368 — 1644 年)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 开平碉楼大规模兴建的年代,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阶段。
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方式各不相同,国内一些沿海大城市的西式建筑,主要是被动接受的舶来品;而以开平为中心出现的碉楼群,则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充分体现了他们面对外国先进文化时的一种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 中国古代建筑考察组认为,开平碉楼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中有关特殊的一页,其洋为中用的艺术手法尤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开平碉楼导游词4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们要去的是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但是从外形来看大致是相同的。如果从建筑材料来分,可以分成:石楼、夯土楼、砖楼和混凝土楼。
石楼的墙有是的加工规则的石块建筑成,有的则是把天然的石块自由的叠起来,石块之间用粘土粘接。可是,目前开平现存的石楼只有10座了。 夯土楼在丘陵地带,是用泥做的。当地把这种碉楼称为“泥 ……此处隐藏1348个字……差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有的碉楼还顶楼四角还设有“燕子窝”可以对碉楼四周形成上下左右全方位控制。碉楼顶层又多设有了望台,并准备了早期的枪械,发电机,警报器,探照灯及石块,铜锣等防卫装置,从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看出碉楼在当时的主要功能就是防范匪患。碉楼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各位游客请看,这个就是自力村碉楼群,这个碉楼群是开平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楼群!自力村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环境优美,荷塘、瓜地、菜园、果树散布其间,与十五座仍保存完好、风格各异、造型独特的碉楼相映成趣,景色美不胜收。村落布局和谐,中有石板铺砌的阡陌小路相通,高大坚固、历经沧桑的碉楼在建筑上配备了钢窗、枪眼等防卫功能,装饰上充分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欧美风格。而在这其中最精美的就是铭石楼,建于1925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居楼,楼主是方润文,此楼,楼高5层,顶部有中西合并的了望亭,此楼楼身宽大,外形壮观,有厚重的铁门和坚固的铁窗,内部陈设豪华,生活设施齐全。
看过刚才的自立村碉楼群我们来看看赤坎古镇,它是一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绵延2公里的骑楼古街临江而建,欧陆风情街是古街上最具特色的一段。纯朴的民风,独特的西洋建筑与石拱桥、骑楼、江上休闲的小舟呈现出岭南集市“小广州”的特色。赤坎镇中的迎龙楼,是开平市现存最早的碉楼。迎龙楼坐落在开平市赤坎镇三门里村,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52平方米,建筑面积456平方米,砖木结构。东距开平市区6公里,为关氏家族所建。三门里村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地处潭江下游冲积平原,是一片芦苇丛生、水鸟群集的低洼之地,洪涝不时地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关氏十七世祖关圣徒夫妇献出家庭积蓄,建起了迎龙楼。
选用“迎龙”二字来命名碉楼,是因为这寄托了期望给村民带来平安,好运,幸福之意。根据“开平县志”的.记载,清光绪九年(1884)年,开平发生大水灾,许多村庄的房屋被洪水淹没,三门里村人幸亏登上迎龙楼而避过劫难。迎龙楼是全村的制高点。楼顶是硬山顶式建筑,风格古朴,造型简洁,是开平碉楼最原始的模式。
而开平最高,最豪华的就要数蚬冈镇的瑞石楼了,楼高9层25米,是钢筋混泥土结构居楼,有“开平第一楼”的称号。坐落在开平市蚬冈镇锦江里村后左侧,楼高九层,占地92平方米。瑞石楼的始建人黄璧秀,号瑞石。楼建成后,他以自己的号取名,叫“瑞石楼”。当时广东省有名的大书法家、广州六榕寺主持铁禅大师题写了“瑞石楼”三个大字。
瑞石楼是“开平第一”,不仅是高度上第一,外观上也是别的碉楼难以相比的。该楼每层都有从香港购买的坤甸或柚木板做的屏风,上面雕刻着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诸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雀屏中目,鸿案齐眉”等内容的对联,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由于是家族私楼,各个厅房均有生活用品的摆设,这又是其他碉楼难以比拟的。
瑞石楼是开平市内众多碉楼中原貌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碉楼,堪称开平碉楼之最。
大家可以随我进去看看,首层是客厅,分为大厅和偏听。大厅正面挂的这幅合照是楼主黄壁秀和家人的全家福,2至6层,每层都有厅房,卧室,卫生间,厨房等。甸木做的楼梯,窗户等也用才将就,做工精致,格调高雅,屏风中个还有各种中国书体刻屏联,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等……
但我们要说到开平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楼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去游览的塘口镇方氏灯楼。方氏灯楼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东距开平市区11公里。由宅群、强亚两村的方氏家族于民国九年(1920年)共同集资兴建,原名“古溪楼”,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和原来流经楼旁的小溪命名。该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第3层以下为值班人员食宿之处,第4层为古希腊神庙的柱廊式,第5层为中世纪欧洲城堡式、教堂塔尖式结构,给人以威严、坚固、神秘之感。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是典型的更楼。方氏灯楼选址极佳,视野开阔,也是附近乡村的景观中心,至今保存完好。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一路穿梭在一道独特的华侨历史文化隧道里,领略到了那震撼的万国建筑艺术长廊气息,相信我们的心情也放松了。
开平碉楼导游词6开平碉楼导游词范本
大家好!今天我很高兴做你们的导游,现在我向大家介绍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到了。大家请带齐行李物品下车。大家请看: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XX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这也是广东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为什么样会建筑开平碉堡楼呢?那是在匪风炽盛的日子里,为防贼患,所以开平的父老乡亲和华侨们纷纷集资在村中兴建碉楼。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可以分为石楼、夯土楼、砖楼、混凝土楼。按使用功能可以分为众楼、居楼、更楼三种类型。开平碉楼建筑很有特点。它造型别致,中西合璧。
开平碉楼的上部造型最具表现力,人们着力运用外国建筑中的穹顶、山花、柱式等建筑元素大做文章,形成了千楼千面的建筑式样。它有很强的防卫能力。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
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开平碉楼真不愧是开平乡村壮观的文化景观,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导游词7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去游览广东省江门市的开平碉楼。“楼”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但是像这样的碉楼群保存完好的可没有几处,耳闻不如眼见,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我先介绍介绍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这一类建筑群规模宏大、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分布在开平市的乡村。
自明朝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碉楼的兴起和当时的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碉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防涝防匪之用。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群体,其特色是中西合壁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20xx年06月25日,开平碉楼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