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导游词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潭柘寺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潭柘寺是北京地区最早的庙宇,坐落在京西门头沟区潭柘山宝珠峰前,离城九十多里。那里八面环山,九峰拥立,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山窝平原。小平原上古树参天,佛塔林立,在一片郁绿当中,掩映着寺院红墙。历史悠久的潭柘古刹,在这秀丽的山林中度过了千余年。
据寺志和碑文记载,该寺建于晋代(公元3世纪),名嘉福寺。唐代叫龙泉寺,金代叫大万寿寺,明代又复叫嘉福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改名岫云寺。潭柘寺之名,虽系俗称,却名传遐迩。寺内有潭柘十景:九龙戏珠,雄峰捧日,千峰拱翠,平原红叶,锦屏雪浪,层峦架月,御亭流杯,殿阁楠薰,万壑堆云,飞泉夜雨。寺内之泉终年潺潺,供养着千名僧众,素有"潭柘以泉胜"之赞许。"潭柘"二字之由来:庙后有龙潭,庙前有柘树。龙潭:在行宫东院门外约二里的北山上,有龙潭。沿途有海蟾石,高七丈余,游人可在此歇脚,饱览山中美景。龙潭周围有石栏,中为水池,池边有一龙头,泉水自此流出。游人以铜钱投向龙嘴,中者,主万事如意。因此潭内每日铜钱不绝。龙潭周围的其他建筑惟存一亭。前池中水基本干涸。现在,池内新雕一石龙,盘踞池中,成为一处名副其实的'龙潭。柘树:据记载,原来山坡上有"柘树千章"。后来只剩庙前几株,最后也枯死了。近年来又补植新苗,以满足游人之兴。此树周身是宝,根茎能去风利湿,活血舒筋,能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柘皮能补肾凉血,药名叫"柘木白皮"。茎叶能治疖子,果实能清热、凉血、活络。柘木可做美观家具。还传说柘皮能治妇女不孕症。
山门外有一座三间四柱木牌坊,额曰"香林净土""翠嶂丹泉"。过牌楼即石桥,桥后为山门。门额"敕建岫云禅寺"为康熙皇帝手书。门殿内塑"哼哈"二将,即二金刚力士。山门内第一进院落为天王殿,殿中供弥勒佛。背面塑韦驮像,威风凛凛,其位居四大天王、三十二将之首。两侧塑四大天王。潭柘寺中的铜锅很著名,一口在天王殿前,直径185米,深11米。和尚们炒菜用之。此锅原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现在那里还有一口较大的锅,直径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十石,16个小时粥才熟。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这两口都有"漏砂不漏米"之说。锅底有"容砂器",随着熬粥时的不断搅动,砂石沉入锅底的凹陷处。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门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规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刹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
这里植被繁茂,古树名花数量众多,自然环景极为优美。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至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因其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而民间一直称其“潭柘寺”。
今天的潭柘寺殿宇巍峨,庭院清幽,殿、堂、坛、室各具特色,楼、阁、亭、斋景色超凡,古树名木、鲜花翠竹遍布寺中,假山叠翠,曲水流觞相映成趣,红墙碧瓦、飞檐翘角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殿堂整齐,庄严宏伟。今天的潭柘寺不仅以古迹众多,风景优美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而且还修建有现代化的旅游服务设施,实行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的一条龙服务,是京郊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门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规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刹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这里植被繁茂,古树名花数量众多,自然环景极为优美。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至今已有近172017年的历史,因其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而民间一直称其“潭柘寺”。
今天的潭柘寺殿宇巍峨,庭院清幽,殿、堂、坛、室各具特色,楼、阁、亭、斋景色超凡,古树名木、鲜花翠竹遍布寺中,假山叠翠,曲水流觞相映成趣,红墙碧瓦、飞檐翘角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殿堂整齐,庄严宏伟。今天的潭柘寺不仅以古迹众多,风景优美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而且还修建有现代化的旅游服务设施,实行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的一条龙服务,是京郊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
文档为doc格式